hest游戏怎么玩
1、株洲晚报记者/姚时美谢嘉实习生/吴倩。孩子的沉迷、家长的疏忽、游戏平台的开放,让手机游戏成为一头“吞金兽”。孩子玩手游不能自拔,吞噬家长银行卡中的余额,给家庭带来巨额的损失,也让家长对孩子荒废学业充满担忧。近期,不少家长反映上述问题,株洲晚报联合我市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聚焦民生热点,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本期关注“未成年人手游充值”问题。
2、家长投诉9岁男孩玩。刷了16万元不长记性,又偷刷了5700多元。
3、▲一位投诉家长提供的充值扣款截图。受访者供图。去年6月22日,株洲晚报09版以《坑爹9岁儿子玩电游花了老爸16万》为题,报道了9岁的小龙玩手机游戏,充值16万元刷各种礼包用于游戏装备升级,他父亲被气得中风。之后,在市妇联出面维权,帮助追回12.8万元损失。
4、本来以为此事告一段落,小龙也会吸取教训,然而不久后,类似的事情再次出现。小龙需要手机用于学习打卡,父亲刘先生就给了他一部去掉电话卡的旧手机。“以为没有电话卡就不能玩游戏,也不能充值了。
5、”今年3月6日,刘先生检查这部手机,发现从去年11月到今年3月,小龙又在玩手机游戏,并有多笔充值记录,共计5700多元。这让刘先生当场气愤不已,立即解除了这部手机与银行卡的绑定。近日,记者从市长热线了解到,2022年1月1日至今,我市有近10位市民向市长热线投诉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问题,他们反映的事情跟刘先生类似。68岁的齐阿姨和10岁孙子一起生活,上个月她去银行存钱时,发现卡里7000多元不见了。
hest游戏怎么玩
1、通过查询银行转账记录,才知道钱全部转给了网络游戏公司。“每笔钱金额都不一样,3月17日最多,陆陆续续充了925元。
2、总共充了7000多元。”4月14日,齐阿姨告诉记者,孙子玩“新葫芦娃”“决战羽毛球”两款游戏,充值金额分别为3467元和3709元。“我儿子很聪明,担心被我发现后挨骂,第一时间就把交易记录删了。
3、”市民袁女士说,7岁的儿子用家里人手机玩游戏,在完成充值后删除交易提醒和短信,等到她要用钱时,才发现工资卡的3000多元全没了,全部充进一个名为“逃跑吧少年”游戏内。市民漆先生说,受疫情影响,2021年底他12岁的孩子在家上网课,开始沉迷“王者荣耀”“和平精英”手机游戏。正常开课后,他跟其他家长交流得知,孩子班上有不少同学在玩同款游戏,孩子之间还会互相攀比排名、装备、级别,“不充值,很难玩下去“前后充值了多元。”漆先生说,平常孩子会拿手机买东西,所以知晓支付密码,每次游戏充值,又会删掉付款信息。
4、●因为举证难,投诉家长均未获得全额退款。记者从株洲市市场监管局投诉举报科了解到,关于未成年人玩手机游戏充值的投诉举报,因证据不足,难以证明手机游戏玩家的身份为未成年人本人,而且游戏平台注册地在外地,维权成本较高,导致投诉人的维权难度很大。
5、最终投诉人反馈给的信息,几乎没有维权成功的案例。▲黄女士申请退款,被游戏平台拒绝。受访者供图。“我向游戏平台反映后,他们让我提交一些证明材料,结果还是没能退回充值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