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游戏怎么玩
1、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以及姿势异常,还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等,是引起小儿机体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脑瘫儿童的康复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在患儿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持续的健康管理。家庭是脑瘫儿童最熟悉的环境,父母是其最亲近的人,扮演着康复治疗人员无法替代的角色。
2、积极的家庭康复可以提高脑瘫儿童运动、语言、生活自理能力,大大提升脑瘫儿童和家庭的生活质量。对于年幼脑瘫儿童,家长需根据儿童的发育规律,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运动功能训练,包括粗大运动功能训练,如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等,以及精细运动功能训练,如伸手、抓握、传递、释放等,训练要与游戏相结合,激发患儿兴趣,引导患儿主动参与,并且要持之以恒。对于学龄期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应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日常生活活动包括进食、梳洗、穿脱衣物、上厕所、购物、社会交往等。例如患儿不会穿上衣,是由于不认识衣服正反。
3、还是躯干控制不良。还是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导致。这些问题由治疗师分析后指导家长采取相应方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对患儿进行练习。
4、脑瘫儿童除了每天在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外,大多数时间都在家里,被家长抱着、睡觉或处于各种体位下活动。异常的张力和反射会导致脑瘫儿童处于异常的姿势或以异常的模式运动,可能会造成关节挛缩畸形、脊柱侧弯、髋关节脱位等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所以对于错误姿势进行干预和管理非常重要。
5、具体方法介绍如下:。床上坐位:痉挛型脑瘫患儿坐位姿势控制的操作重点是保证患儿膝关节伸直,髋关节外展外旋。家长可以坐在或跪坐在孩子背后,如图1所示,双手从孩子腋下穿过,将大腿外旋分开,再用双手分别按压孩子的双膝,使其下肢伸直,用自己身体顶住孩子的腰背部,保持孩子脊柱伸直。
脑瘫游戏怎么玩
1、对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主要是保持对称的姿势,增加患儿的稳定性,如图2所示,将患儿双下肢并拢,屈曲于胸前,家长双手置于患儿的双肩,向前向下加压,以增加患儿的稳定性,患儿两手支撑在身体两侧维持坐位。端坐位:选取高度适宜的椅子,如图3,尽量保证座位的高度可以使髋膝踝正好保持90°,孩子全足着地,在孩子前面的桌子上放一些玩具,诱导其抬高手臂,伸展躯干够取玩具。将坐位平衡与手功能训练同步进行。或者令孩子骑跨在靠背椅上,双手抓住靠背。
2、家长应该根据患儿情况采取正确的抱法,以促进头部和躯干的控制能力。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可以如图4所示,母亲环抱孩子,一手托住孩子臀部,一手扶持背部,孩子的双腿分开放于母亲身体两侧,双手抱住母亲颈或肩,头控能力差的孩子可以枕在母亲肩上。
3、或者如图5所示,从孩子的背后抱他,家长将两臂插入孩子的两腋下,两手分别托住孩子的两侧大腿及臀部,这两种抱法的关键在于把孩子的双腿分开、髖外展外旋,这样可纠正痉挛型脑瘫患儿双下肢内收内旋的异常姿势。对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原则是在抑制非对称姿势的同时设法保持患儿的稳定性,使患儿呈“抱球”姿势,双腿尽量靠拢,髋膝关节屈曲,两手前伸,头前屈,如图6所示。仰卧位时容易受重力以及原始反射的影响,从而出现角弓反张或者非对称性姿势,所以如果处在仰卧位,我们需要如图7所示,在患儿头下垫枕头,使头稍前屈,肩下垫毛巾,使患儿肩部前倾和内旋,膝盖下面垫毛巾卷,促进髋膝稍微弯曲,这样可以使患儿四肢肌张力得到缓解。
4、对于角弓反张或者非对称姿势非常明显的患儿,采取上述卧位措施效果不佳时,可以让患儿睡在吊床上,抑制头后仰及四肢不对称姿势。侧卧位,是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最佳卧位姿势,不仅有利于阻断原始反射,改善痉挛状况,也有利于动作的对称,但双腿之间要夹一小软枕头,以抑制内收肌张力过高,如图8所示。俯卧位,主要练习头和脊柱伸展,对屈曲痉挛严重的患儿,让他俯卧位,如图9,在其胸前部放一枕头,使其前臂向前伸出,当孩子头能向上抬起或能转动时,可以去掉枕头。
5、但是俯卧位睡觉有发生猝死的风险,一定要注意安全。总之,姿势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家长需要在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或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根据孩子的异常姿势及运动模式以及功能需求,采取个体化的姿势管理方案,从而改善脑瘫患儿的预后。